探寻方言里的春节,守护文化的火种

探寻方言里的春节,守护文化的火种
在参与“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仿若踏上了一场跨越南北的文化征程,于山东与海南的春节习俗和方言差异间,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深刻体悟到传承方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从实践队的行动轨迹来看,南北对话探寻方言差异之举意义非凡。成员们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与文化的热忱,深入乡村,与当地居民倾心交谈,仔细聆听并记录下方言中蕴含的春节习俗。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丰富多彩春节活动的大门,涵盖了从筹备美食、祭祀祖先到走亲访友等一系列独特的传统习俗,展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与民族融合特色。这些看似细微的方言差异,实则是南北文化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各自发展的生动映照,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和社会生活对语言及习俗的雕琢。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春节期间购买福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晓冉 供图
于实践之中,我踏上一场和袅袅烟火与欢歌笑语的路途,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中,我真切感受到方言与春节习俗紧密相连。
漫步在山东的土地上,耳边传来人们用质朴而亲切的方言,热情洋溢地讲述着“捏饺子”的种种诀窍。那一句句带着浓郁乡音的话语,仿佛是从生活的缝隙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在这浓浓的烟火气里,我不仅闻到了饺子的香气,更感受到了儒家文化长期熏陶下所形成的礼仪与传统。晚辈对长辈的敬重,在拜年时的恭敬之态中尽显;家庭团聚时的温馨和睦,在围坐包饺子的场景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承载着数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
而当我来到海南,“做年”这一独特的习俗,在当地那别具一格的方言讲述中,缓缓铺展开来。这里的春节,是一场融合了汉族与黎族文化特色的盛大庆典。街头巷尾,欢快的竹竿舞伴随着富有节奏的方言呼喊声,舞者们灵动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热情与活力。海南话中关于“做年”的每一个词汇、每一种表达,都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海岛独特文化世界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别样的热带风情,感受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团队精心制作的新春方言宣传视频和方言语音小卡,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绚烂火花。视频中,山东话和海南话交织讲述春节故事,画面与乡音相融,将南北文化差异具象化,使方言的魅力跨越地域界限,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其中奥秘。方言语音小卡更是别出心裁,以二维码承载方言祝福音频,年轻人只需轻轻一扫,便能聆听古老的乡音,感受方言文化的生动鲜活,为方言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在线上,公众号成为了方言文化传播的一方沃土。公众号上的方言知识科普、趣味互动,如同一粒粒文化种子,在读者心中种下对方言的好奇与热爱;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助力,让中国春节方言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幕上留下独特印记。而“山海”方言语料库的建立,则是为方言传承筑牢了根基,它收纳着两地珍贵的方言文化资料,成为学术研究与教育的宝库,确保方言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源远流长。
回顾此次实践历程,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意义非凡、脱胎换骨的成长之旅。初涉实践时,面对陌生的村民,我满心羞涩,不知如何开口交流。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逐渐克服了内心的紧张与胆怯,学会了用真诚与热情去打开交流的大门。如今,我已能自如地与当地居民畅谈方言文化,倾听他们的故事,这种沟通能力的极大提升,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从容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曲阜师范大学拍摄的实践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欣妍供图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清晰地意识到传承方言文化的征程漫长而艰巨,肩负的责任重大而深远。在此次实践调查中,年轻一代对于方言文化传承的热切期盼与积极呼声,如同一声声激昂的号角,时刻在我们耳边回响,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曲阜师范大学 刘子嘉)
 
作者:刘子嘉 来源:爱开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5-02-1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暖心行动 社区助力 新春关怀
  • 暖心行动 社区助力 新春关怀
  • 为了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2025年1月11日至2025年2月10日,“创意火花”实践团成员前往山东省滕州市大同路39号滕州农商银行火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感受乡村生活 文艺助兴发展
  • 社区关爱行动,助力儿童无忧成长
  • 为了给社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2025年2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砼心筑梦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李集镇庞店村,开展了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温情暖阳 温暖老人心
  • 温情暖阳 温暖老人心
  •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温情暖阳·养老院关爱之旅”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1月12日-2025年1月17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