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水工藏精巧,震古烁今育神州

  7月11日,按时间安排,本日接近实践活动的尾声,实践队员决定去参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了解水运交通体系的形成发展,弘扬古时劳动人民的勤劳致富的精神。
                                                                                    
                                                                               图为实践团合影。丁新睿 摄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水利水运工程范例,反映出中华先民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实践队员观赏了大运河的模拟全貌,无一不发出赞叹之声,感叹天工国运的宏伟瑰丽。
                                                                                     

                                                                                               图为实践团参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丁新睿 摄
  接着实践队员来到了大运河中的民间展馆中,通过看到从河中捞起的沉船以及复原后的船帆模型,感受到隋唐时期中国发达的航海业。看到视频中运河上往来的各色舟船,实践队员学习到舟船作为中国古代的水上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国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而沉船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也向我们实践队员描绘了历史上那些以水为生、以船为家的船工的水上生活,实践队员也深深地感受到古时人民日出而耕作,手工业发达的往昔繁荣景象。
                                                                                     

                                                                                           图为实践团参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民间展馆。丁新睿 摄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了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展馆,学习了大运河当今的保护与传承事业的系列工程。坚信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图为实践团参参观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展馆。丁新睿 摄
  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穿越古今,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写不尽的厚重、壮美和辉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是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活态遗产。我相信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的战略指导和新一代青年的拥护发扬下,隋唐大运河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时间:2022-07-09 作者:水利炎黄实践队 来源:爱开大学生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河南师范大学“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实践调研团:缅怀先烈,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