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知青岁月,做好党的通讯员

勿忘知青岁月,做好党的通讯员
爱开大学生网报吉安7月1日电(通讯员 张萱萱)晴朗的高空蓝的格外纯粹,像共产党员们那热烈真挚的赤子之心;夏日的阳光肆意地流动,让这个夏天的事情都变的格外有意义。在这个好天气里,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溯百年初心,助振兴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吉安市峡江县巴邱镇的60年代风情街,参观了峡江知青展览馆和党史学习教育展览馆,在讲解员的陪同下,见证了那段知青岁月,认识了那位坚持一诺一生宣传共产党的爷爷。
 
知青人铸知青魂
 
知青,一个距离现在的青年有些遥远的词汇,却依然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知青岁月,一个属于那批壮志青年们奋斗建设国家的时代,对于现在的我们仍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在峡江知青展览馆中,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了解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峡江县的大山旮旯里,在各个边远偏僻的村落中,一批批知识青年告别自己生活的城市,用自己的热情来到这片艰苦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刻苦进行农业劳作,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提升独立自主能力。他们的到来使峡江县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给沉寂落后的山村带来了现代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玉峡大地新一代农民留下了难忘的人生经历。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知青馆认真听讲解员介绍。爱开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萱萱 摄
 
在讲解员的讲述中,给实践队的队员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张黑白照片的小伙子——韩信海。1969年3月,他插队来到峡江县,在5月20日,他为了搭救落水的知青同伴却被对方拖入水中不幸牺牲。当地的干部群众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安葬了他们,并在每年的清明、冬至前去祭扫。韩信海烈士的青春便永远定格在了1969年的春天。一个年仅十七的少年,从北外滩那间简陋的公房出发,告别黄浦江,毅然来到了赣江之畔,留下了自己生命的善良瞬间。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知青群体,一个又一个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奉献自己,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不平凡的岁月。如此一来,“广阔天地,终身难忘”,新世纪的青年们也会牢记使命,奋力前进。
 
共产党员传共产党情
 
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站在党史学习教育展览馆门口时,讲解员便介绍到,这是一间不太一样的展览馆,因为这间展览馆里展出的都是出自一位老人之手。走进一看才知道展览馆里展出的所有报纸以及书籍都是一位叫做毛本义的老人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点一滴收集而成的。他采取集报、剪报、研报、用报的特殊方式,收集了三千多种2.6万余份报纸,分“国庆”、“长征”、“抗战”、“抗击疫情”、“雷锋事迹”等36个专题。年已84岁高龄的毛本义老人还身体力行地为来参观的人们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党的事业和成就,倾力帮扶、关爱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的宣传、青少年教育事业,书写了“爱党爱国、终生不悔”的人生篇章。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参观毛本义老人收集的报纸。爱开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廖天裔 摄
 
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还了解到毛本义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有3800元,在小县城里,毛本义老人本可以用自己的退休工资安享晚年,可是他仍放不下自己的对党的宣传事业的心,将自己的大部分退休工资用于公益报展开支,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向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上交特殊党费、参与网络公益平台项目月月捐等。
 
无论是那段令人难忘的知青岁月,还是六十余年坚持集报的毛本义老人,都展现出了共产党员对党的坚持与赤子之心。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广大青年更应该“要到最基层的地方去、到群众中去,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逐渐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溯百年初心,助振兴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也会坚守初心与使命,走出象牙塔、打破温室,扎扎实实在基层中实践,努力悟得真道理、练就真本领。
 
时间:2022-07-02 作者:张萱萱 来源:社会实践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推荐
  • 深入长武县 探究耕地非粮化现象
  • 深入长武县 探究耕地非粮化现象
  •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同志针对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多次做出的指示批示,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的生命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支教日记:稚嫩文字下的温度
  • 因为那次想要支教的决定,让我有幸遇见了这些孩子,有幸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十天的回忆,也感谢那次决定,让我的人生中,多了一抹童真的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晖映齐都支教队第七天纪实
  • 最后,支教老师们总结一天的经验得失,满怀期待与热忱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工作,相信晖映齐都支教队的支教工作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 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