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迎春立,中华日月长——追寻党的足迹,传承红色文化,石油大学云南、河南在行动(河南篇)
——2022届寒假“云河向党”实践小队前往河南周口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因”实践调研。
前言:“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集团奉行片面抗战政策,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徐州失守后,1938年5月,日军的铁蹄踏入豫东平原。同年6月9日,蒋介石强令扒开黄河花园口,滔滔黄河水一泻千里,在周口北部形成了宽达20公里的黄泛区。泛区以北地区相继失陷,地处泛区南岸的豫东重镇周口,一时成为抗日的前沿阵地。淮阳沦陷后,日军便虎视眈眈,策划进攻周口。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入豫东大地后,中共豫东特委积极领导豫东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与当地的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建立了统战关系。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捍卫自由独立的正义战争。在8年抗战中,周口的英雄儿女英勇顽强、奋起反抗、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诗,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红色基因”主题项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队伍展开,指导老师为陶志雄,队长为20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彭中庆。团队成员梁世恩、徐梦莹、吕晨晨、胡安晓(青岛理工大学)分别前往河南省周口市、云南省腾冲各地展开实践调研活动,以期响应党新时代的号召,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提高国家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魂固本。
本次活动,实践队伍重走了中原河南周口市,在抗战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当地社区中展开群众寻访,党员采访与宣讲活动,实践成果分别以调研报告、公众号推送、新闻稿的方式呈现,用当代青年的视角去回眸历史,传承红色抗战根脉。
2022年2月06日,实践小队与淮阳抗战纪念馆的志愿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展开为期五天的实地志愿和调研活动。
期间,志愿者在园区,参观周口抗战遗址,查阅相关抗战史实资料,观看了有关周口抗战的纪录片。对周口的抗战情况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为青年石大人,以及家乡的未来建设者,志愿者徐梦莹,梁世恩与园区管理者积极沟通,为园区的环境的维护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向园区管理人员提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石大青年新思想”——应该紧跟新媒体,开设抖音官方账号、新浪微博账号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平台。助力家乡红色文化的传播,让抗战的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根植。
志愿结束后,志愿者梁世恩、徐梦莹在周口市进行了实地采访,对纪念馆外来往的人随机采访,采访结果表示青年人对周口的抗战史所知寥寥。家乡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依旧任重道远。
总结感想:我们必须了解学习文化的意义。淮阳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重要的财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针对大学生要开展“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作为石大青年学生,我们必须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能量,从中国革命传统中
获得精神力量和支撑。确保我们思想政治的正确前进方向。并结合青年的智慧和担当为家乡红色文化的传播献力。
(计科学院 梁世恩 计科学院 徐梦莹)
时间:2022-02-12 作者:梁世恩 来源:梁世恩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