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至1月13日,为寻访少数民族文化、进行非遗文化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现代文明研究,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发起、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张熙带队,由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学院、工业工程系的9名同学组成的“南国寻遗”实践支队赴海南省三亚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口市进行实践调研,通过实地体验、展馆学习、企业机关座谈等方式,支队关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特色海洋文明痕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遗文化交流的前世今生,探寻“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现代文明(数字技术、旅游业等)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
“南国寻遗”支队合影 夏祥威 摄
非遗体验:槟榔谷中的黎苗文化 支队前往槟榔谷景区,探索海南省本土黎苗文化与非遗传承。槟榔谷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秉承“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黎苗文化,使其生生不息”的使命,已成为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支队成员参观了非遗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等非遗文化、黎苗文化相关区域,从拦门酒香、苗岭飞歌、苗染苗绣中感受到活力、热情、独特而古朴的黎苗文化,学习当地对原住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践。
支队学习了槟榔谷景区旅游带动甘什上、下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成果,了解到槟榔谷景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致富号召,以当地村民为主体,围绕农业、旅游业发展提升村民住房、交通条件,提高村民收入,带动当地助学事业发展,改造村民生活环境,为村民大病治疗筹措资金,切实感受到完成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决心以及以人民为主体、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
槟榔谷脱贫致富成果展示 夏祥威 摄
扎染为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在槟榔谷扎染工坊中,支队成员在讲解员指导下,了解了心形纹、螺旋纹、星空纹等不同纹样的扎染手法,亲身体验扎染工序,从中体会这项非遗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欣赏工艺品青白二色的巧妙结合,感受“青花瓷”般的淡雅、平和与从容。
支队成员体验扎染工艺 夏祥威 摄
展馆学习:“一带一路”记忆与非遗的前世今生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开辟之后就成为东西方文化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来,自由贸易便利化使得海南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并使得“非遗+公共文化+旅游”这种非遗传承的创新形式得以快速发展。
为探寻海南省“一带一路”记忆,支队成员参观了国家一级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举办的“涨海推舟 千帆竞渡——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展”,展览分为礁起礁没、帆起南溟、千帆竞渡、舸楫齐扬四个部分,分别对南海自然地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形成、宋代“华光礁I号”沉船、南海历代出水文物进行介绍,共展出展品211件(套)。支队成员们通过遥望南海航线的辉煌时代,了解先民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所做出的贡献,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讲究和睦、追求和谐的民族品格,加深了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认识,培养了共创共享美好未来的天下情怀、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海南省博物馆“丝路帆影”主题展馆 夏祥威 摄
海南省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名录项目25项,省级名录项目72项。在海南省博物馆非遗展厅中,支队成员通过自主参观与收听语音讲解,从海南地方民俗文化、少数民族(黎、苗、回)特色文化、地方饮食文化、手工技艺传承等多个方面,详细系统地学习了海南省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支队参观海南省史志馆,认真学习“伟大征程”展览,学习中共地方党组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孤岛奋战的历程,以及建立省办经济特区后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深刻感悟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造福人民的不渝信念。
支队参观海南省史志馆 夏祥威 摄
深度座谈:自贸港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共存 为了解海南传统文化及其衍生艺术品的产权保护、创新设计及宣传推广相关支持政策及运营模式,支队赴海南省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参访交流,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工作人员就中心创立背景及发展现状向支队成员展开介绍。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海文交)成立于2020年11月,拥有线上、线下艺术品交易资质,是国家南海文博产业园的先导项目和核心企业,建有线上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及艺术品中央商务中心、鉴定中心、评估中心、溯源中心、金融中心、大数据中心、仲裁中心、物流仓储等八大功能中心,集合“文化+科技+金融+旅游+服务贸易”多种业态,提供艺术品进出口、文物拍卖销售、网络文化经营、文博数字资产及大数据服务等多种服务。
支队成员就政府对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及海南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基于海南传统文化的文化艺术品创新设计、数字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人文艺术领域结合方式、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市场运营体系五大主题与工作人员展开交流问答。通过深入交流,支队成员了解到文旅产业对于海南省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海南作为自贸港在对外交流中通过文化输出提升的影响力与创造的核心价值。海文交利用模式、专业、资源、后发、政策、国际化、自然环境与协同八大优势,在本土文化与非遗保护、艺术衍生品数字化创新与创造推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南文化旅游、文化服务与文化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支队参访海南省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 海南省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 摄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自贸区建设与对外交流及海南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对外影响,支队赴中国南海研究院进行参观与座谈。支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于讲解中深入学习了解南海历史。
支队参访中国南海研究院 中国南海研究院 摄
座谈会上,支队就关心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战略内涵及发展现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海南岛的独特作用,文化在海上丝路所包含的和平之路、商贸之路、合作之路、开放之路、发展之路、安全之路六大方面发挥的具体作用,海南传统文化“走出去”在海南自贸港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积极影响等问题,与相关负责人展开交流讨论。
支队进行座谈 中国南海研究院 摄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体验、展馆学习、企业机关座谈,让支队成员走进了海南的历史文化,深入了解了海上丝绸之路与非遗文化传承的历史渊源与相互影响,了解了海南省作为自由贸易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的独特地位,并探究了文化因素在自贸港建设与国际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