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不再恐同日”,它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为纪念这一天,立了“国际不再恐同日”。最近,晚报记者走近了昆明本土高校的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真实探访他们的生活状况。“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他们呼吁社会能更加宽容相待。
讲述一:从小觉得跟别人不一样
谈到同性恋的话题,小凯毫无隐讳坦言,他从小就觉得自己好像跟别的同学不太一样。初中后,接触到同性恋的概念,暗自将同性恋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我对身边的女同学一点兴趣都没有,直到现在读大学了也是一样,没办法改变。”小凯直率地讲,他在大学里找到了初恋,是比他高一届的学长。“但是两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很短暂,因为男友是双恋,经常会去找他的女友,而落寞了我。”他进一步说道,算在一起交往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拖了一年多才真正算分手。“我真的很喜欢他,本以为能和他生活一辈子的。”说道忧伤处,他的声音开始低沉。
而所有的这些,他只敢让周边的同学、朋友知道,对父母却只字未提,他觉得父母比较传统,一时半会肯定接受不了。“反正我这辈子不会喜欢上一个女孩,我也不会通过和女性发生关系的方式要小孩。”他不知如何启齿和父母谈这件事,也不知以后会怎样,他打算先顺利毕业,等自己独立后再说。
小凯称,周边同学、朋友对于他的情况褒贬不一,多数人肯定是接受不了的,但他个人并不在乎,觉得旁人没资格评论。他认为大家对同性恋的认识太少了,只希望人们对同性恋群体不要再投以异样的眼光,给予同等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