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借着寒假的时光,我独自一人从北京出发,途经厦门、金门,到台湾旅行,2月份的春节是在台湾度过的。春节之后,我经香港返回北京。现在大半年过去了,旅台感受依然深刻。其中最大的感受之一是,除了政治话题,两岸交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台湾有许多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
在台湾除了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社会有序是我对台湾最欣赏之处。说到社会有序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观察台湾人过马路。因为在中国大陆对任何年龄段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中,过马路看红绿灯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台湾,绝大多数的过马路的行人都按红绿灯走斑马线,主动遵守规章秩序。
作为一个学习文史哲的文科生,对于大陆和台湾,我有着很特殊的情结。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中小学教学的必修课。品味这首诗使很多学生对台湾充满了好奇。然而,由于政治的原因,很多年来,去台湾转转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即使是今天,在两岸民间可以互相交流的情况下,办理赴台旅游手续依旧繁琐。赴台证、入台证,以旅游为目的办理这两个证件至少需要三个礼拜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证明材料。希望有一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再像今天这样麻烦。
虽然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还有许多障碍,但是经济交流却实在是不少了。我在北京的超市里,经常可以看见来自台湾的物品。而在台湾的便利店中,也有大陆的痕迹。我想,政治虽然是无孔不入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但是排除政治话题,两岸交流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多大陆学子,很希望能去台湾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成行;很多大陆的文化团体,想去台湾进行文化上的传播,也被一一阻止。我想,如果说台湾惧怕大陆的文化团体来台湾宣传“红色文化”的话,对于那些想求学的学子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台湾是不是缺乏文化上的自信呢?
说到求学,台湾有很多大陆值得学习的地方。首先是文明素质,台湾,别的我不敢说,我去的那些地方,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那里的人们是很讲文明礼貌的,我很难分清楚城里人和乡下人在文明上的区别。大陆却不然。大陆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是两类人。城里人有城里人的文明守则,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文明守则。当乡下人入城的时候,就会与城里人有着巨大的行为礼仪上的矛盾。现在大陆的各级政府都在提现代化。我想,现代化必然意味着人的现代化。无论是城里人也好,还是乡下人也好,都应该遵循共同的现代化的文明守则。当然,这种文明守则可以是西方的,也可以是东方的,亦可以是中西结合的。我希望,政府能够履行它的职责,办好教育,使社会中不同文明守则得到统一。
从台湾回京的时候,我绕道香港。从香港回大陆时,罗湖过关深刻感受到有很多需要而且不难改进的地方。
总而言之,我希望两岸三地之间,民间交流更加的容易;两岸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不要让政治阻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