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闰九月”的影响,羊年的春节比去年晚来19天。春节的推后,让不少学校下学期的开学时间也相应推迟。所以,下沙高校的寒假,普遍都在45天左右。
不过,这个“超长寒假”并没有变成宅男宅女的网络狂欢,也没有像父母担心的那样无所事事。相反,大学生们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合理丰富,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寒假的尾巴,我们联系上一些高校大学生,看看他们在这个超长寒假里都在做什么。
跟着老师做调研,开阔自己的视野
由于放假时间长,部分大学生选择留校和老师一起做文化调研。
二月初,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在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进行了湘谭老街文化的调研。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娜迪热,也报名参加了这次调研活动。对于参加活动的原因,她表示一来是想多了解些其他地域的民俗风情,二来是因为假期的时间比较长。
不过,调研比她想象得要困难很多。“到了之后,我发现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为水土不服,不少队友们都生病了,但是大家都咬牙坚持完成调研。”即使这样,娜迪热说自己一点都不后悔参加这次活动。“在黄山的这段时间,老师同学们都对我十分照顾。此外,我也学到了很多采访技巧,对我以后工作很有帮助。”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陈改玲说:“之前,课题组的老师们多次对湘谭老街进行文化发掘与研讨,并形成初稿。不过,经过这次调研,同学们又有了新发现,这也拓宽和丰富了老师们的设计。他们还对中文系的文化考察课提出了切实的建议,这些孩子真的很棒。”
找兼职,给自己挣生活费
在采访中,不少大学生都说自己利用这个假期做兼职,赚些生活费。
河南许昌的文萍,今年过年就留在下沙,找了一份不错的实习工作。“过年期间不少单位都缺人,开的工资也比较高,所以我决定留下来多赚些钱,能挣到下学期一大半的生活费。”
在披萨店做兼职大学生的灵灵,也觉得这个假期过得很不一般。这个假期,不仅让她挣到了钱,也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过年几天,店里的客人多,有时候因为菜上得慢,客人等急了对我们态度不好。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让我觉得很委屈。但现在,我能耐心地给客人解释原因,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
同样,来自金华的小吴也打算利用假期来实习。“家里和学校距离近,隔三差五都能回家。所以想在下沙多留些日子,找份实习工作赚点钱。”小吴还说,这些实习工资,要留着给父母过结婚周年纪念日。“今年是我爸妈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我想给他们好好过下,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考驾照,用技能“武装”自己
另外,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学生考驾照的高峰期。不少驾校都会开通大学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大学生的练车时间,让大学生们可以在短期内获得驾照。
这个寒假,大二学生金莉莉在妈妈的建议下,报名学车,用技能“武装”自己。
回首过去这一个月,金莉莉坦言过得非常辛苦:“我需要每天5点起床,赶去驾校练车。但是寒假里驾校里学车的人也比较多,有时候需要排队等车练。加上驾校都是露天的,非常冷。”但是,金莉莉觉得这都是值得的。“我现在已经通过科目三考试了,等考完科目四就能拿到驾照了。而且在老家学车,学费可以打折,还可以加第二课堂学分,怎样算都是自己赚到了。”
旅行、聚会、健身,各有各的收获
由于不少人都在外地上学,所以假期成了同学聚会的好时候。今年读大一的吴向晖在寒假里就参加了不少同学聚会。“同学们都变化蛮大的,我们还建了微信群,有空会聊一聊。”
而学生小朱的这个寒假却被汗水包围着。自从上了大学后,由于学业的压力小,生活轻松,加上小朱人缘广,经常与朋友一起聚餐夜宵。所以一个学期下来,一下子胖了十多斤。
想想明年就要毕业找工作,同时为了自己的健康和未来,他办了健身卡,在假期里健身减肥。“练了20多天,确实很幸苦。在跑步的时候无数次想放弃,但是想想瘦下来的自己,就咬咬牙坚持着。”小朱欣喜地说,现在已经瘦了10斤。但他还希望能再瘦些,这样回学校有个新面貌。
此外,也有不少同学在这个假期里收拾行囊,有的和父母一起去了一趟新马泰旅游,也有的赴韩国、日本参加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仅如此,他们中更多的学会了与父母沟通,也学会为父母着想,让假期回归家庭,把欢笑和幸福带回家。